招生热线0577-86680800 International Admission

校园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温大 > 校园动态 >

《科技金融时报》刊发赵敏校长专题报道:《道法“治水”见真章》

发表时间:2021-10-12浏览量:

编者按:近日,《科技金融时报》刊发我校赵敏校长专题报道:《道法“治水”见真章》,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他是潜心治学、用情治校的教育专家,也是被称为“水医生”的治水专家,他带领团队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将治水“论文”书写在江河湖海,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项项“治水”技术在全国各地被应用,造福一方百姓。他就是国家二级教授、温州大学校长赵敏。

把“治水”作为终生事业

水体污染治理专项与核高基、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专项相同,都属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跟人体密切相关,可以说水就是生命之源。”赵敏认为,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但水的污染、浪费程度非常严重,而处理水体污染的源头,则要从排放抓起。

治水,既是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须,也是为了接续和维系人与水之间的天然联系,实现一种宝贵的平衡。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赵敏就承担了温州市水文河道治理的项目。“我是学生物出身的,最早是研究生物化学的,做酶动力学,做细胞里面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赵敏说,“到温师院(现温大)担任教师之后,我们就把这个概念延伸到生态学里,因为模型、原理都是一样的。”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赵敏逐渐开始与水结缘,开始做水的研究。赵敏心系蓝藻水华治理,凭借着酶动力学的研究经验,从营养吸收动力学的角度研究蓝藻水华暴发机理,并于2005年主持获批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蓝藻水华种群营养动力学模型的混沌现象及应用”。至此,赵敏与治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基于在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丰硕成果,针对大型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的世界难题,他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等科研项目,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艘蓝藻水华物理喷射处理船并在太湖示范,其处理蓝藻水华能力是国外技术的5倍,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推进大型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的世界难题解决作出了贡献。

过去几十年来,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等10多项课题,并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成果。2004年,他凭借“非稳态酶动力学的问题研究”项目独立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5年,凭借“生物种群动力学若干问题机理研究”项目,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1年,他又凭借“生态友好型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体系研究”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项奖励背后,是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与水打交道取得的硕果,也见证了他成长为研究水生态动力学、水处理专家的铿锵步伐。

倾力“治水”还一湾碧水

“如果要防止水里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岸上的问题,再解决水里的问题。”赵敏说道,治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水质反弹情况频发,最大的制约因素、最突出的短板就是截污纳管不到位。因此必须要在污水排放之前就做好治理,做到水岸同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就可以有效补齐这一短板。

小瀛洲,即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景区,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的骤增,岛上公厕排放污水量随之增加,岛上污水如果要纳入市政管网需要从水底下穿过西湖,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且有管网泄漏污水到西湖中的风险。赵敏主持研发的基于源分离的分散式污水景观型生物生态耦合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项技术成果正是2021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生态友好型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体系研究”项目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聚焦现有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在源分离收集和混合收集的不同模式下,探明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和水质特征,开发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专用设备。目前该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国各地500余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与处理设施景观化,提升分散式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什么是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模式?赵敏用一个浅显生动的例子做了说明。“普通的生活污水可分为1/3的高浓度污水和2/3的低浓度污水,如果它们分别对应墨水和水,那么传统的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模式就是让墨水和水先融合再处理成可排放水,难度大、成本高。”赵敏说,而我们的技术采用“源分离收集模式”,直接把墨水和水分开处理,让高浓度污水进行生态生物处理,让低浓度污水进行成本低廉的简易处理,使出水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可作冲厕水、绿化用水、市政用水,实现中水回用。此外,分散式污水处理是在相对小的一个范围内就地处理污水,“相当于建设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赵敏形象地形容起来,“然后就地回用,循环利用水资源。该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日常自来水使用量,节能减排,起到碳中和的作用。”如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的示范工程一天可处理465吨污水。

专注科研奔波教学一线

作为温州地区唯一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温州大学肩负着推动区域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责任。而作为温州大学校长的赵敏,一直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仍坚持在科研、教学一线,太湖边、瓯江口、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都留下了他治水足迹。“为海绵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温大力量。” 赵敏说。

他不仅在“治水”上有一番成就贡献,在治学上,他深入钻研、严谨学问,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重点及基金项目,前后三次获得浙江省科技奖以及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10多项奖励;在治校上,他汲取并坚持温州大学一直奉行的“立地顶天”办学经验和“有所为,有所不为”学科建设方略,坚持“学术兴校”战略,发扬温州大学“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人文精神,努力将这座正处于发展中的学校推向更高的高度,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座大学对整个区域的影响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赵敏说,所以温大理应担负起历史的责任,为这个区域的人民作出贡献,包括人才的培养和科研的支撑、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服务等。而对于温大发展来说,关键还是要靠人才。所以现在学校更加注重搭建好自己的平台,不遗余力地引进人才,引进博士和教授,提升师资力量。

如今温州大学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拥有4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5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4项,其他国家项目723项;出版各类著作275部;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50项。

赵敏,用治水之法,悟治学之道,行治校方略。他认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所有工作安排都要考虑育人目标。“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注重提升能力,如学习、创新、管理、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在高校里得到全方位发展。”此外,温州大学以科研成果促学科发展,由赵敏作为负责人的温州大学生态学学科,先后获批为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和浙江省重点学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