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0577-86680800 International Admission

温大概况

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温大 > 温大概况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已有91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摘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0个专业学院和荣誉学院——苏步青学院。先后孕育3所本科院校,2011年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温州肯恩大学,2016年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温州商学院,2021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
  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2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学校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7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3.31万册、电子图书190.73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77个。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416人,其中专任教师1512人(博士1007人,占66.60%)。拥有全职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国家引才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8人,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81人,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首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国家级教书育人模范。生态环境学科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25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生态学学科入选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入选省一流学科A类,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电气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B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师范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华侨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学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全校在招专业54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课程29门,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12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互联网+思政"一化六制"综合改革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被确立为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学生近五年学科竞赛累计获国际奖项61项、国家级奖项1731项。2019年,学校"挑战杯"竞赛成绩列全国第16位,获得"优胜杯"并蝉联发起单位。2021年,全国"大艺展"获一等奖6项,一等奖获奖数列全国第1位,获奖总数列浙江高校首位。学校连续4年获浙江省征兵工作业绩先进单位。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科研重点项目48项,其他国家项目887项。出版各类著作432部。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6个,拥有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4个。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9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我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参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服务地方担当有为。学校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在新能源、生态环保、低压电器、软弱土地基、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大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依托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特色智库,深化金融综合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政策、华侨华人等方面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咨政建言作用。共建14个地方研究院和1个瑞安研究生院,其中承担运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个。共建附属学校13所,有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文化建设全面繁荣。学校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校友曾联松的爱国精神,创编歌剧《五星红旗》,建成国内高校首个国旗教育主题广场。建成温籍数学家长廊、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大力弘扬数学家文化。持续深化南戏、域外汉文献、文学基本问题、温州学、瓯江山水诗路等特色研究,深入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温州发绣"研究,"发绣外交"享有盛誉。学校建有十大文化高地、十大科创高地、十大社科高地,深入推动文化育人、科研育人,激发师生创新发展活力。
  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学校已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1所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分别与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联合成立"国际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际水资源与水生态研究中心",有力推进高水平科研国际合作。在意大利创建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获批浙江省"丝路学院";在泰国东方大学开设孔子学院,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合作举办独立孔子课堂;与台湾中华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项目,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项目。学校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先后获批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温州大学)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侨益保护研究基地,举办"浙江华侨网络学院",侨教育积淀深厚、侨研究实力雄厚、侨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秉承"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办学传统,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扎根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驱动、科研兴校、学城联动、国际发展、依法治校、党建引领八大战略,朝着高质量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奋勇前进。


发布部门:党校办
    发布时间: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