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始建于1958年,现有教职工167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88%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教师占67%,博士生导师25人。学院实验大楼面积21000平米,仪器设备总值逾亿元。学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学位博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环境化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生态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点,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学科教学(生物)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生态学一流学科、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等学科平台。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1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0多项。在PNA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9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4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学院形成了学业导师制引领,以科研、竞赛和考研为标志的优良学风,每年超过40%的本科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考研录取率居全校前茅。
招生专业
类别 | 专业名称 | 学位 |
本科 | 生物科学(师范) | 理学 |
生态学 | 理学 | |
生物技术 | 理学 | |
环境工程 | 工学 | |
硕士 | 生物学 | 理学 |
生态学 | 理学 | |
药学 | 药学硕士 | |
资源与环境 | 资源与环境硕士 | |
学科教学(生物) | 教育硕士 | |
博士 | 生物学 | 理学博士 |
资源与环境 |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 |
一、专业概况
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2018年,前身为2000年开设的环境科学专业,是温州大学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和浙江省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生态环境学科的重要支撑专业,2014年获批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环境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浙江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教育教学、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等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应用废水、废气、固废、物理性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修复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具备污染防治工程相关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和研发能力,能在环境工程专业和相关领域从事设计、运营、管理和研发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三、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与CAD、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制图技术、土壤污染控制工程、清洁生产技术。
四、办学特色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44人,教授/研究员15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4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名,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等10余人。生态环境学科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浙江省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工第二党支部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温州市首批“本科高等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业建立了教授领衔的基础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分析测试4个教学团队,近5年,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6项,获省级一流课程5门和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高等教育学会高校课程思政教师征文优秀奖1项,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优良,仪器设备总值逾亿元,拥有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等5个国家和省级教科研平台;与温州市生态园管理委员会共建温州大学三垟湿地生态环境研究院,与日本东京大学联合成立“国际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都大学联合成立“国际水资源与水生态研究中心”,与加拿大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成立“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与加拿大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九州大学、佐贺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培养合作。与北控水务杭州环境投资有限公司、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用实践基地。
五、就业前景
2000年办学以来,担任生态环境局机关科长以上、环保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环境影响评价室主任等要职的毕业生占比高达30%以上,攻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985高校研究生的比例高于35%。
就业方向包括成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企业环境管理的优秀管理人才,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理、环境应急预案等高级技术人才,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审核等高级审核师,环境工程(水、气、固等)设计、运行、管理等高级环保工程师,环境工程创新创业型高级专门人才。
此外,可参与加拿大UNBC(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1+1硕士项目与1+3博士项目助你轻松出国深造。
六、优秀学生
2024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周校含被录取为康奈尔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郭雪被录取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吴思宇被录取为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25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叶呈祥被录取为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范寅文杰被录取为复旦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席冯格被录取为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另有蔡正阳、王纬杰、郭毅、傅博威、刘温和、孙豪、李宝蕊、赵昕鹏等多名同学被上海大学等211高校录取。
学生参加浙江省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获一、二等奖
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深受好评的师生社会服务项目
一、 专业概况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成立于1984年,前身为生物教育专业,2003年更名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二、 培养目标
专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扎根温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和良好师德规范,爱国进取、热爱教育事业,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以及可持续的自我专业发展能力,胜任中学生物学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 主干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等。
四、 办学特色
◆专业影响: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学科优势: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点,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学位点。
◆师资队伍:拥有以赵敏校长领衔的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等一系列国家级人才,拥有“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温州市“本科高等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课程建设: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精品课程8门、省级教研项目16项,出版地方生命教育特色教材7部。
◆特色实习:动植物野外实习和教育实习。
丰富多彩的动植物野外实习
卓有成效的教育实习
◆特色学风:实行全程学业导师制,科研和考研氛围浓厚。
◆实验平台: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为浙江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温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温州大学动植物标本展示馆)。
五、 就业前景
本专业为温州大学最具职业发展力专业和温州大学最具竞争力专业,一年后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位于全省同专业前20%。每年超过20%的毕业生考入中科院、浙大、复旦等985、211高校深造。毕业生75%从事生物学或科学教育,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门,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域。
六、优秀学生
历届毕业生中很多工作业绩突出,已成为各中学的领导、骨干教师。如1988届毕业生陈锋,现任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杭州市自然科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教育部 “国培计划”项目的专家库成员,浙江省特级教师;1991届毕业生庄振海,现为温州华和外国语学校总校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2013届毕业生秦丹同学,在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工作,已是中学一级教师(生物),2018年获得浙江省“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还培养了一批执教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优秀校友,如2001届王建斌,现为田纳西大学助理教授。此外还有部分校友已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如1988届毕业生戴建博,现任深圳市缔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993届毕业生夏三忠,现为济南市温州商会会长、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海那集团公司总裁。
一、 专业概况
温州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创办于2002年,是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点,是温州大学“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专业荣获温州大学2021年度最具竞争力专业—薪酬单项奖。
二、 培养目标
专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依照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总定位,扎根温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优良的人文素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生物技术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熟悉现代生物技术前沿知识和生物技术转化的技能,具有良好的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具备有效沟通、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并能熟练应用于健康食品、生物制药等生物技术产业等核心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 主干课程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生物学基础;并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应用和实践培养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专业核心课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主要有:(1)食品生物技术方向: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实验、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实验、发酵食品原理与技术、发酵食品原理与技术实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实训;(2)制药生物技术方向:药理学、药理学实验、生物药物分析、生物药物分析实验、免疫学原理与技术、药剂学、药剂学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制药实验。
四、 办学特色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按照国家一流本科教育的标准要求,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逐步形成了生物技术专业“三融合、四阶段、五向导”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即:实施“学习与教学融合、学习与科研融合、学习与创新创业融合”的三个融合,通过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素养→理论→技能→岗位”四阶段培养,在大学学习生活中贯穿“生活向导、价值向导、学业向导、职业向导、升学向导”导师制度,全力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为国家生物技术领域持续培养创新应用人才和创新智慧驱动力。
(2)一流的平台支撑
本专业建设有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重点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温州大学病毒研究所、温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多个平台,具备生物技术领域国内最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满足各类生物技术理论和实践教学需求。专业隶属学院具有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学科教学等多个硕士学位点,生物学和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点,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参与科研、升学及创业、提供了广阔平台。生物技术专业与温州本地及国内知名上市公司签订了校外实习协议,并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3)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全职中外院士4人,长江学者、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等省级人才24人。目前,专业任课教师有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7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教师职业素养高,学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国家级人才积极参与专业培养过程,为培养生物技术高质量人才提供了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4)丰富的专业结构体系
生物技术专业是温州大学唯一设置“生物技术本科、专升本及国际留学生”的复合型专业,专业与加拿大、日本、荷兰等多所国际著名学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具备强大的“国际化、专业化、多样化”的融合交流优势,为专业学习及国际交流提供了多元化平台。
五、 就业前景
(1)继续深造:生物技术专业的考研报考率和录取率连续多年位居学校前列,学院每年平均考研升学率达到45%以上,多位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成功考入中科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发展空间。
(2)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近年来的初次就业率达100%,主要从事生命健康产业的管理、研发、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生物教育、公务员等岗位。通过本专业对2006-2020届毕业生(回收问卷353份)进行了岗位调查,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具有硕、博士学历毕业生占50%以上,其中包括世界名校的优秀博士、科研机构骨干、公务员、大学教师等,充分体现了生物技术专业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部分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
六、 优秀学生
表1 部分生物技术专业优秀升学典范
姓名 | 专业年级 | 最高学位 | 院校 |
刘* | 2004生物技术 | 博士 | 萨塞克斯大学 |
蔡*佳 | 2005生物技术 | 博士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王* | 2006生物技术 | 博士 | 浙江大学 |
朱* | 2007生物技术 | 博士 | 华东理工大学 |
黄*锋 | 2008生物技术 | 博士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 |
上官*根 | 2010生物技术 | 博士 | 温州医科大学 |
陈* | 2012生物技术 | 博士 | 华东理工大学 |
江* | 2015生物技术 | 硕士 | 山东大学 |
金*婷 | 2016生物技术 | 硕士 | 厦门大学 |
(备注:本表仅摘取了部分优秀代表,由于优秀毕业生众多,不一一列举)
表2 部分专业优秀就业典范
姓名 | 专业年级 | 最高学位 | 就业单位 |
赵* | 2005生物技术 | 硕士 |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王* | 2006生物技术 | 博士 | 温州医科大学 |
黄*峰 | 2007生物技术 | 博士 |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梁*建 | 2008生物技术 | 博士 | 华南师范大学 |
沈*媛 | 2008生物技术 | 本科 | 辉瑞生物制药(杭州)有限公司 |
李*军 | 2010生物技术 | 本科 | 江苏为真集团 |
裘*阳 | 2012生物技术 | 本科 |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
徐* | 2012生物技术 | 本科 | 浙江昂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雍*胜 | 2015生物技术 | 本科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宫*云 | 2016生物技术 | 本科 | 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 |
(备注:本表仅摘取了部分优秀代表,由于优秀毕业生众多,不一一列举)
生态学
一、 专业概况
生态学专业2020年获批,2021年开始招生。2007年,生态学被批准为温州大学A类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生态学被评为市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温州大学生态学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12年,生态学获批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2015年,生态学获批浙江省一流学科;2019年,生态学获批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热爱工作岗位,甘于奉献社会(敬业奉献),专业知识深厚、科学技能娴熟、掌握科研前沿(博学精业),不断努力创新、敢于追求卓越、立志力争一流(创新进取),具有国际视野、历史使命感,德智体劳全面发展,具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的生态学本科专业性人才。毕业生适合在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学校、企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管理、生态学教学与科研等相关的基础性工作。
三、主干课程
生态学专业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浙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构建系统化、前沿化、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覆盖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和可持续生态学等7个二级学科方向。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生态学导论、基础生态学、生态学研究方法、自然地理学、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专业核心课包括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实验、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与实验、群体生态学、水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实验、生理生态学、生理生态学实验。实践课程包括动物生态学野外实习、植物生态学野外实习、科研训练、生态环境评价设计、文献检索与论文撰写、陆地生态学专业实习、水域生态学专业实习、生态学综合实习。
四、办学特色
生态学科是省优势特色学科(2023年)、"省市共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019年)、省一流学科(2016年)、省重点学科(2012年),有生态学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生态学相关的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窒)、生物学学术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形成了以“水生生物学与动物生物学”为特色的多学科、多平台、多专业的优势支撑体系。并发展为以研究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演替、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水环境生态治理,和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和水生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对象开展科学研究的两个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性综合学科,能够给学生在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动物实验生态学和保护生理学方面提供特色训练。
拥有以赵敏校长和计翔教授领衔的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等一系列国家级人才。每年邀请国内外资深生态学专家进行专业宣讲,拓展学生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视野。聘请企业和外校专家进行授课,构建“学术和产业”双向对接的深度教学模式。
五、就业前景
生态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够胜任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资源可持续与管理、生态学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在相关领域的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如林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国土规划、资源勘查等部门)、学校、企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如生态与环保科研院所,生态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咨询公司、污水处理厂、固废处理场等公用事业单位等)获得就业机会。2025年首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升学录取人数17人,升学率达42.5%;考公考取1人,录取率为2.5%。
六、优秀学生
徐芯怡,女,中共党员,本科课程成绩平均绩点3.86,大学英语通过CET4和CET6,并通过普通话国家二级甲等。2021-2022学年获校“工作积极分子”称号;2022-2023学年获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和校二等奖学金;2023-2024学年获省政府奖学金和校一等奖学金,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国家一等奖。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各项社团活动,历任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心部长和副主任,校艺术团主持队理事和队长等职务。考研一志愿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以380分的成绩被录取。
蔡浩杰,男,中共党员,本科课程成绩平均绩点3.54,通过CET4和CET6,并通过普通话国家二级乙等。在校期间共获得省级荣誉3项,校级荣誉10余项:2021-2022学年获校“工作积极分子”称号和校三等奖学金;2022-2023学年获校“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和校三等奖学金;2023-2024学年获省政府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等称号。在校期间参加共参与2项科研项目,其中《高效溶藻菌分离、鉴定及机制研究》被列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浙江省环科赛三等奖,并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一篇。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历任院学生会组织部部长、生命曙光协会会长及班级班长等职务。考研一志愿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以351分的成绩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