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0577-86680800 International Admission

体育与健康学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一览 > 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 | 休闲体育| 足球运动

学院简介

体育与健康学院创建于1995年,现设有体育教学训练部、体育科学部、大学体育部、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等四个学部,建有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与训练和体育社会科学等3个研究所,拥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和温州市健康体适能重点实验室。

教学改革:体育与健康学院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授权点、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教学点、体育教育专业硕士教学点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相继被评为温州大学特色专业、浙江省高校重点专业,拥有浙江省精品课程和学校精品课程多门。学院全日制本科生320人,在读硕士生近57人。多年来,体育专业毕业生以宽厚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竞争力指数和就业满意度等都名列学校前茅。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国家级裁判4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学院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百篇,出版一批专著和教材,获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科学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9项,厅局级课题38项。近三年发表论文247篇,其中核心期刊121篇,出版专著、编著教材20部。取得发明成果2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场馆设施:学校建有南北校区两座综合体育馆,内设有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健美操馆、武术馆等。拥有1座网球风雨场地、1个室外游泳池,47片室外篮球场地,16片排球场地,14个网球场地,2个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和1个足球场。

体育竞赛:近年来,学院成立了学生课外体育健身俱乐部以及多支运动队,开展“阳光体育”健身工程活动,营造浓郁的体育运动氛围。学生在全国和浙江省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水平。2011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获得多项奖励。

体育学院将秉承“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不断推进学院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努力办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体育人才基地、体育科学研究和服务中心。



体育教育(师范)

一、专业概况

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1995年成立的体育系。该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发展战略,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全国。学生具备宽厚的人文社科基础、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功底、突出的体育师范技能和运动实践能力,能以体育为载体开展综合育人活动,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善学习、会管理、勤反思,围绕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能够在中学及相关机构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及指导工作的未来卓越教师。

专业荣誉:

1、2008年获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2、2021年获学校最具竞争力专业

3、2022年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4、2022年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5、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25位

图1 体育教育系全体教师合照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密贴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将具备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基础、突出的师范技能和运动实践能力,怀揣深厚的教育情怀与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毕业后,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在中学及相关机构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指导工作,成长为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三、主干课程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规定,本专业按照“7+3+X+Y”的结构设置核心课程,其中7门学科基础课程(标注**)、3门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注*),X为自设特色课程,Y为教师教育类课程,具体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表

其中,《运动训练学》为国家一流课程、《体操》《排球》《户外运动实践与策划》等课程为省一流课程,《体操》获批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武术》获批温州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四、办学特色

体育教育专业在长期的人才培养中,围绕“强教学、强技能、强裁判、强创新、强发展”的“5S”体育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以体育人、聚焦师范、提升素养、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新时代,以“斌·达·律·协·恒”5字体育师范气质为人才培养新理念,以追求卓越为人才培养新高度,以全方位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教学新模式,秉持“立德树人与以体育人并重、师范技能与运动能力并举”教学理念,围绕生动协研的“学习共同体”课堂生态模式,构建“全程化沉浸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体育教师培养的“温大”模式。同时,作为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方向)培养点,学院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优质平台。

图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示意图

(一)师资力量

体育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老师7人,在读博士生1人。教师团队中包游泳奥运会铜牌获得者、国际健将吕志武,健美操世界冠军、国际健将方仕玮,艺术体操全国冠军、国家级健将滕子彤,乒乓球全国亚军王若岩等。其中,4位老师具有国家级裁判资格,多位老师先后获得“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等荣誉称号。

(二)教学资源与平台

为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建设多个平台。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温州市体育创新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温州市健康体适能重点实验室;温州大学体育教育训练研究所、体育文化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温州大学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温州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用房建筑面积近1800平方米,现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运动技术相关课程在温州大学体育场馆进行,场馆建筑面积合计约97259平方米,其中,室外场地面积合计约88497平方米、室内建筑面积合计约8762平方米。

图3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与训练部分场地

聚焦体育教育师范人才能力提升,本专业与多所优质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实践平台,对提高师范技能实践性教学起到重要保障。现合作教学实践基地含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温州市第十四中学、温州市绣山中学等共计11所。此外,拥有温州大学中学体育(体操)名师工作站,对接基础教育体育专业优秀师资的继续教育与培养。

图4 温州大学体育师范生实习基地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去向

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卓越体育师范生为己任,同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职业发展途径。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等连贯式、一体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体育师范技能。近三年教资考试通过率逐年提升,分别为91.03%(2023届)、94.39%(2024届)、99.3%(2025届),就业率在温州大学各专业中名列前茅。师范技能竞赛成绩显著,近三年先后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1次(2024年);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次(2023年),二等奖2次(2023年、2024年);浙江省高校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1次(2023年)、三等奖1次(2023年)。学生考研率逐年上升,其中2025届共有12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较上年提升了120%。学科竞赛成绩显著,排球、篮球、足球等项目在浙江省及全国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

表2 近三年考研信息统计表



休闲体育

一、专业概况

为发挥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引领作用,满足休闲体育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温州大学于2022年开设休闲体育专业,致力于培养“精科学健身、强休闲运动的体育经理人”。在2023、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温州大学休闲体育专业获得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首位。作为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为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优质平台。

图1 休闲体育系同学参加温州市全民运动大会七都岛骑行活动

二、培养目标

休闲体育专业紧密围绕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立足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学生需掌握体育学、管理学、健康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具备较强的休闲体育项目实践能力,以适应体旅融合、体卫融合、数智融合等新兴业态的发展趋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从事休闲运动指导与管理、项目策划与组织、俱乐部运营、体育旅游推广等工作,成为具有研究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图2 休闲体育系同学担任DS自然探索赛温州站工作人员

三、主干课程

休闲体育专业主干课程依据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7+3+X”课程结构,设置7门学科基础课程、3门休闲体育专业核心课程。自设的专业特色课程,依据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设立“科学健身”“休闲运动”“经营管理”“研究创新”课程模块,组成休闲体育专业核心课程。

表1 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

四、办学特色

休闲体育专业秉承成果导向教学(OBE)理念,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能力培养,融合创新与科研的素养,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塑造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面貌,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做中学的体验,并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户外拓展、体育旅游、休闲活动策划等实践实习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教师、联合开发课程,并设立实习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本专业还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引进国外先进的休闲体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学生拓展国际交流机会。

(一)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12人。教师团队中包括易剑东教授、张文健教授、李豪杰教授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家,以及皮划艇世界冠军朱敏园、游泳亚洲冠军吕志武、中长跑全国冠军李炎等知名运动员。以下为知名专家介绍:

易剑东,温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温州大学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知名体育学者、奥林匹克研究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8),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评审专家、中国社会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健康中国50人论坛专家组成员,CCTV体坛风云人物推荐委员会委员兼总评委。曾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北京2022冬奥申委总体策划及法律事务部副部长等。

张文健,温州大学二级教授,吉首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温州市运动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知名体育产业专家,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2005),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7)。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次获得过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奖等奖项;主要社会兼职有世界华人体育管理协会常务理事,曾任副会长暨大陆地区会长,获颁突出贡献奖。

李豪杰,正高级运动防护师,温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休闲体育系主任。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运动健康与产业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常务委员、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常务理事;世界华人体育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主要工作有运动防护师、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申报与建设核心成员;教育部国家级教材《运动防护》等多本教材主编、主译;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指南》副主编。曾任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学顾问、吉林体育学院运动健康技术学院院长。

图3 易剑东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二)平台资源

为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建设多个平台。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温州市体育创新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温州市健康体适能重点实验室;温州大学体育教育训练研究所、体育文化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温州大学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温州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用房建筑面积近1800平方米,现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运动技术相关课程在温州大学体育场馆进行,场馆建筑面积合计约97259平方米,其中,室外场地面积合计约88497平方米、室内建筑面积合计约8762平方米。在实践平台方面,休闲体育专业与捷安特、迪卡侬、匹克体育、帝艾斯体育、青鸟捷出体育、健飞少儿体育、奥力来健身、古德菲力健身、地中海俱乐部、中国隐墅集团、起初园区运营管理、宝龙文化、三角梅集团、运动保科技、则藏海科技、特乐扩医疗健康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引进企业教师、联合开发课程、设立实习基地,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与发展机遇。

图4 中国隐墅集团大罗山自然疗愈小镇户外运动实践基地授牌

五、就业前景

休闲体育专业在教育理念上,认为先考虑学生的生涯规划,再配合职涯规划,最终落实为学涯规划。学生第一年完成健身指导专业训练,可担任健身教练,进而发展为体能训练师;第二年完成游泳、水上运动或户外运动、羽毛球或网球的指导与赛事组织,可担任专项运动赛事组织与指导人员;第三年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与技术,并选修相关课程;第四年进行实习与备考,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平稳过渡或为研究生入学做好准备。预期毕业生在毕业3至5年后,从休闲体育产业的一线岗位逐步晋升为管理岗位。

图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专业人员类职业:体育经理人

六、优秀学生

本专业虽然尚无毕业生,但在校生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全体学生获得红十字会急救资格证。2022级、2023级同学至少取得一个运动项目的裁判员、教练员或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超过半数通过游泳救生员职业资格认证。2024级同学全员获得防溺自救宣讲员资格。2022级高寄希同学在2024年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发表论文、发布两项计算机软著,还获得温州市首届匹克球比赛团体第一的佳绩。2023级马奕菲同学在2024年浙江省大学生游泳锦标赛获得多个项目的前三名佳绩,柏竣涵同学通过美国运动医学会健身教练认证。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休闲体育系的模块化课程,可以帮助同学们形成能力、实现自我、成就卓越。


足球运动

一、专业概况

温州大学足球运动专业是浙江省首个足球运动本科专业,于2025年获批并计划今年进行招生。本专业以“体教融合”“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构建“理论+技能+实践”三维培养模式。课程涵盖运动解剖学等专业基础类课程,以及足球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等技能与实践模块课程。专业依托学校体育学、教育学学科特色及体育教育“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等平台优势,培养以足球运动员为主的“足球+”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服务校园足球普及等战略。

二、培养目标

面向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战略,深入贯彻足球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接足球运动最新发展趋势,立足浙江(温州)、服务全国、放眼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掌握运动科学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具备高水平竞技能力、终身学习和沟通协作能力,能够在足球运动领域从事运动员、教练员等相关工作的创新应用型复合人才。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能够在国内外赛场上获得优异运动成绩,在运动队或俱乐部独当一面,成为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为祖国争光,为民族添彩。

三、主干课程

主干课程依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足球运动专业建设指南》的要求,打造“7+13+X” 课程结构,设置7门学科基础课程(标注*)、13门足球运动专业素养核心课程(标注**)。自设的专业特色课程,依据OBE理念设立“足球产业”“科学训练”“青少教育”“研究创新”课程模块,组成足球运动专业主干课程。

足球运动专业核心素养课程

四、就业前景

(一)教育领域:可在高校、职业学校、中小学及幼儿园担任足球教师,负责足球课程的教学、学校足球队的训练以及组织校园足球赛事等工作。

(二)体育行业:能在职业俱乐部、业余俱乐部、社会青训中心担任足球教练,负责球员的日常训练和比赛指导,为球员制定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还能担任表现分析师,通过数据分析为教练和球员提供决策依据。

(三)职业球员:具备出色足球技能和潜力的学生有机会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参加各类足球赛事,在国内外知名俱乐部效力。

(四)裁判领域:通过考取裁判资格证书,执裁各级足球赛事,包括职业联赛、业余比赛以及校园足球赛事等,为足球比赛的公平、公正提供保障。

(五)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管理机构、体育协会等部门从事赛事组织、市场营销、运动员经纪等管理工作,或在体育科研单位担任专项研究人员。

(六)赛事运营与管理领域:依托学校的体育学学科特色及地方足球资源,毕业生可在足球赛事运营公司、体育管理机构等单位,从事足球赛事的策划、组织、运营和管理工作,也可在足球俱乐部中负责球员转会、赛事安排、商业合作等运营管理事务。

(七)体育媒体与营销领域:结合学校的学科资源和校友资源,毕业生可在体育媒体机构担任足球解说员、记者、编辑等职务,也可在体育品牌公司、广告公司等从事足球相关的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工作。

五、足球队竞赛成绩

温州大学足球成立近几年以来,队伍在校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长迅速,队伍依托教练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和教管训全员协同、推进赛场思政和思政课程相向而行,结合线上线下训练两种模式备战,以赛促学、合力育人取得良好效果。同时,2021年温州大学鹿呦男子足球俱乐部和鹿鸣女子足球俱乐部获批浙江省首批高校校园足球俱乐部。

温州大学各级足球队近几年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