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音乐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97年的温州师范学院音乐系,拥有二十多年办学历史。现有教职工78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博士2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人获中国音乐金钟奖,1人获中国舞蹈荷花奖,1人获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人获首届浙江音乐奖艺术“成就奖”,1人获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获浙江省万名好党员,另有多人入选温州市杰出人才、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温州市551人才、获温州市优秀教师、温州音乐奖“艺术成就奖”等荣誉。全日制在校生767人,其中本科生(含专升本)639人,研究生128人。学院下设音乐理论、声乐、钢琴、舞蹈器乐等4个系和国际化教育办公室、继续教育中心、青年艺术剧院等机构,建有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等高水平艺术实践团体。
学院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音乐与舞蹈学”学术型和“艺术硕士”(MFA)、“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018年与韩国全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音乐学”博士点开始招生。设有音乐学(师范)本科、舞蹈教育(师范)本科专业,招收音乐学(师范)专升本。其中音乐学(师范)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术积淀深厚,学科特色鲜明,在全国具有广泛的美誉度。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2019》统计,温州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全国排名第6,位居前7%。《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温州大学“音乐与舞蹈学”2018年—2022年连续五年全国排名位居前20%。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资源丰富。拥有近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音乐楼,内含3个大型舞蹈房、1个功能齐全的音乐厅、1个数字音乐教室、1个录音棚、2个数码钢琴教室和280间琴房。
在学校“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坚持科研、教学、展演三位并举,积极打造“三个课堂”(即常规教学的第一课堂,艺术实践的第二课堂,服务地方的第三课堂)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学生在全国、省、市等各项赛事中斩获佳绩,合唱团参加世界合唱锦标赛荣获金奖、中国合唱节比赛荣获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荣获专业组一等奖,民乐团参加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荣获专业组一等奖、学生获省大学生艺术节专业组校园十佳歌手奖、省师范技能大赛一等奖等殊荣。音乐学(师范)专业被评为温州大学最具竞争力专业,就业率与考研升学率等指标位全省前列,为社会各单位、部门与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音乐学(师范)
一、专业概况
温州大学音乐学(师范)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第二级专业认证。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音乐一级学科专业型硕士点、舞蹈一级学科专业型硕士点、学科教学(音乐)二级学科专业型硕士点。同韩国全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本专业坚持“专业技能”与“人文内涵”并重,“应用实践”与“理论研究”并举的专业办学方针,被评为温州大学最具竞争力专业。专业以“艺术+思政”为载体,依托学科优势,在音乐课程、专业素养、教师技能提升等方面中,融入核心素养,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强化教师综合技能,学院师生创编排演了温州60年以来第一部原创民族歌剧《五星红旗》,成为温州音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荣获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并获批国家艺术基金。培养的学生参加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曾创四连冠的佳绩,就业率与考研率等指标位全省前列,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音乐舞蹈人才。
图1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扣艺术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立足浙江、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音乐学科知识、突出的音乐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具备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能够在中学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人才。
图2 温州大学音乐教育发展深度合作校友论坛
三、主干课程
乐理与视唱练耳、器乐演奏与教学、钢琴演奏与教学、声乐演唱与教学、和声、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学校音乐教学导论与教材教法、音乐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图3 “歌唱的艺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声乐讲座
四、办学特色
专业秉承着温大“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精神谱系,践行着“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遵照“立德树人、学生中心、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思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科高水平发展,形成了“专业技能”与“人文内涵”并重,“应用实践”与“理论研究”并举的鲜明办学特色。
专业现有教职工81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博士2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1人,中国音乐金钟奖2人,中国舞蹈荷花奖1人,多人入选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宣传文化青年人才、浙江音乐奖、温州市杰出人才、温州市瓯越英才计划、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温州市551人才等。专业教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社科成果奖6项;近五年获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3项、艺术基金项目2项;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国音乐》《音乐艺术》《人民音乐》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级一流课程3门,教育部相关项目9项、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材建设项目2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同时,获批省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省普通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等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长三角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等各类教学竞赛奖9项”。学生在全国、省市各项赛事中斩获佳绩,合唱团参加世界合唱锦标赛荣获金奖、中国合唱节比赛荣获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荣获专业组一等奖;民乐团参加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荣获专业组一等奖;学生获省大学生艺术节专业组校园十佳歌手奖、省师范技能大赛一等奖等殊荣。
图4 音乐学院器乐系教师参加温州大学艺术思政大课演出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资源丰富。拥有近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音乐楼,内含3个大型舞蹈房、1个功能齐全的音乐厅、1个数字音乐教室、1个录音棚、3个数码钢琴教室、2个智慧教室和201间琴房。
图5 音乐学院师生参加温州大学艺术思政大课演出
图6 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原创民族歌剧《五星红旗》
五、就业前景
音乐学(师范)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类艺术培训机构、学校音乐教师及与音乐教育相关各类艺术类企事业单位。近年来,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情况稳定,主要升学目标为国内外艺术类音乐专业高校。近年来,学院近30%毕业生考取教师事业编制、公务员。
图7 音乐学院学生获“新松人才”全省青年演奏员大赛第一名
图8 音乐学院学子在浙江省第十八届师范生教学竞赛中喜获一等奖
六、优秀学生
朱国伟,浙江丽水人,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2007年就读于温州大学音乐学院,2010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4年于中央音乐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2019-2020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学交流一年。主持教育部课题、省哲社重点课题、省哲社“冷门绝学”项目各1项,校市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撰写专著1本、合作教材1本,参编图书若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论文《双音乐钟转型之路:从战国中期到西汉早期》获“徐州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专著《周汉音乐转型实证解析》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获江苏省文艺大奖·音乐类理论作品一等奖;后再获教育部第九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所属丛书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人文社科)青年成果奖。
陈超超,温州瓯海人,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副校长。2003年-2007年就读于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曾获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温州市教坛中坚、温州市优秀教师、瓯海区名教师。获全国教学设计和说课评比一等奖、浙江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负责人、温州市优质课一等奖等荣誉。
林立策,浙江温州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副教授、中国音乐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南音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音乐研究》期刊编辑。2004年-2008年就读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后。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重点项目3项,作为核心成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图9 音乐学院学生合唱团参加温州大学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
舞蹈教育(师范)
一、专业概况
温州自古钟灵毓秀,文艺资源丰富,素有“南戏故里、歌舞之乡”之美誉,温州舞蹈人才辈出。本专业依托得天独厚之历史底蕴,深植瓯越文化之厚壤,成为浙江省首设舞蹈教育专业。2024年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该专业获评B+等,位列全国第3名。
自建立专业以来先后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并荣获专业组一等奖(两次)、第四届浙江省“浙江风格 江南舞韵”舞蹈作品展演获专业组优秀表演作品奖,参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第19届亚运会开闭幕式演出、温州大学办学90周年暨音乐学院办学25周年、温州大学90周年校庆大型情景音舞诗史诗《温大记忆》等重大活动。
图1 群舞《瓯水长》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专业组一等奖
图2 群舞《解求几何》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专业组一等奖
图3 温州大学办学90周年大型情景音舞史诗《温大记忆》
二、办学特色
秉持学校 “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特色取胜、追求卓越” 的办学理念,学院精心构建“三个课堂”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课堂专注常规教学,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第二课堂开展艺术实践,提升学生舞台表现力;第三课堂服务地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近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音乐楼,3个大型舞蹈房、1个功能齐全的音乐厅、1个数字音乐教室等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环境。
三、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丰富多样,涵盖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多个领域。中国古典舞综合表演训练、传统组合训练,让学生领略古典舞的韵味与身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综合表演训练、传统组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各民族舞蹈风格特色;现代舞基础、技术与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创新与表现力;舞蹈编舞技法提升学生创作能力;舞蹈课堂教学则为未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增强音乐素养。
四、师资队伍
本专业打造了一支学术与实践并重的师资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8人、硕士5人,还有国家一级编导、一级演员1人。这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凭借深厚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为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筑牢根基,为社会培养舞蹈教学、表演与编导方面的优秀人才。
五、教学资源与平台
学院舞蹈系坚持 “艺术融合学术”,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高质量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 歌剧《五星红旗》的第二轮全国巡演,以及温州市艺术基金项目《瓯水长》演出10余场。连续三年承办温州大学《新生艺术思政大课》,打造艺术+思政大课堂,广受好评。
同时,举办全国温籍舞蹈名家论坛暨舞蹈教育专业教学研讨会,助力学术交流;紧扣“1515”工作部署,创作大型原创舞剧(非遗题材)《拼龙缘》;开展“走近舞蹈”舞蹈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促进教学成果共享,推动专业发展。
图4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歌剧《五星红旗》全国巡演
图5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办学25周年大型演出《风华当歌再启航》
图6 温州大学新生艺术思政大课
图7 “走近舞蹈”舞蹈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图8 大型原创舞剧(非遗题材)《拼龙缘》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去向
从 2006 至 2018 年音乐学下设舞蹈方向期间,共培养158名毕业生,舞蹈生就业率达 94%,研究生就业率更是 100%,高于省内平均水平。
近年来,专业发展成果显著。学生在温州市第四届红舞鞋奖独双三舞蹈大赛中荣获红舞鞋奖;在 2024“新松人才”浙江省青年舞蹈演员大赛决赛阶段,获B组2个铜奖、1个优秀奖。2024“龙腾欢歌”温州大学音乐舞蹈作品展播在“央视频”“浙江广电集团新蓝网客户端”
上线,向全国观众展示师生风采。此外,学生还圆满完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戏曲晚会、长三角地区(江浙沪)座谈会“南塘之夜”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参加艺术乡建、校地合作等市区级多项重要演出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就业前景广阔。
图9 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戏曲晚会